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-> 北语人物 -> 正文

阅读与人生之旅 | 北语2022年度阅读之星施乐浩专访

发布日期:2023-06-12  作者:高晓颖 点击量:

“虽然我们不知那嘉木成荫的日子何时到来,但只要意念中的那棵橘树存在于天地之间,人生就不会被全然吞噬”。这是属于施乐浩的信念,也给他带来莫大的勇气。

2019级日英复语专业的施乐浩同学是2022年度的阅读之星,全年一共借阅137册图书,是这一年度借阅最多的人。

生而热忱,时有自愉

“开始大量读书是在大一下学期,”施乐浩笑着说道,“当时在寝室上网课,一天有六七个小时都在书海里徜徉,那种纯粹的感觉真的很棒!”即使在封校,施乐浩也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时间“打一局游戏要25分钟,我可以看八分之一的电影,读二三十页书。”施乐浩更喜欢做真正有趣的事,而对他来说,最有趣的事就是阅读。问及原因,施乐浩娓娓道来,他最初在高中老师的推荐下开始阅读,发现书中有许多东西能拓展他的认知,之后就渐渐爱上阅读。现在阅读已然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在四年大学生活中,他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,即便再忙,每天也要保持一小时的阅读时间。桌子、书架上,全部都是他积累下来的书籍。在课余时间,随手拿起一本书,他都如痴如醉地阅读,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。书里的迷人情节、哲理句子引人入胜,给他带来更多的乐趣。“学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宝库。”施乐浩经常去图书馆借书,特别是有许多已经绝版的书籍,每每发现一本,施乐浩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一饱眼福,珍惜这与书来之不易的缘分。

日语专业的施乐浩在大学生活中,与日本文学结下不解之缘,在谈到最喜欢的书时,他提到青山美智子的《星期四,喝可可》,其中的六度分隔理论引起他的深度共鸣:可能我们当下小小的举动,都会对将来一个不认识的人造成微妙的影响。他提及最近阅读的绵矢莉莎的书,说:“从她的文字中,我能感受到许多微妙的心理变化,可能故事非常简单,情节性并不强,但你能从她的描写中,深度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。”对于这个最年轻的芥川奖得主,施乐浩无比地钦佩。

笃行无惧,达者自得

2020年,施乐浩获得了全国港澳台大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三等奖。他说道,正因为他读过大量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,在朗诵时,脑海中会浮现许多生动的画面,情感恰如泉涌,增强了他的表现力,使他深刻地代入到作者的文字中。他也因此得到评委老师们的肯定,顺利地通过比赛,取得亮眼的成绩。施乐浩非常喜欢中华文化,他认为这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人的独特传承,一定不能忘记,一定要发扬光大。

施乐浩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黄晓丹的《诗人十四个》,他最感兴趣的一点是:这本书不是围绕年代划分来写诗人,而是根据主题和感受将两个诗人并列起来,进行对比阐释。尤其令他心中振动的是,作者在大学时期看到窗外的绿叶,联想到青春的活力,这种青春的色彩也传递施乐浩独特的能量。虽然这本书写的是古代诗人,但是其中的精神却让施乐浩深受鼓舞,也因此鼓起勇气走出自我封闭,走出校园,走出舒适圈。

阅读带给施乐浩的不止是成绩,还有对生活、理想、人生的深度思考和感悟。“不要害怕。”施乐浩觉得他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勇气,无论是实习还是考试,他都觉得,要大胆地去做,不惧失败,否则就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。大四,他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,他开玩笑说:“考不上我就当一个普通的打工人。”从中能感受到他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
多年沉静的阅读经历让这个原本锋芒毕露的少年变得内敛谦逊,“阅读是让我变得更好了,”施乐浩温和一笑,“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,有时候让它偏离一下轨道,就会发生有趣的碰撞。

目前,他像许多日剧里的主角一样,在一个小商店里体验收银员的工作。“最有意义的就是每天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。”这样特别的实践让他更能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,体会作者的感悟,也更能培养自己的能力。“没有切实的体验,是写不出来真东西的。”

以乐为学,履践常新

除了阅读,施乐浩最爱的是电影,看电影、读电影相关的书,考研也选择了跨专业的电影史和电影理论。谈起原因,他说自己在读书时也爱上了电影,一直梦想着读电影专业,也更喜欢安安静静地读书研究。他愿意去尝试新的领域,拓展新的认识。施乐浩习惯写日记,也会为书和电影写短评。从很早以前,施乐浩就开始尝试在豆瓣上写影评,把自己的见解通过文字和网络传达出去,与更多的同道中人交流想法。现在他还开始写公众号,向外输出自己的观点,每一篇都是他阅读和观影的积累,他心血的结晶。

对学弟学妹们,施乐浩的建议是:“挑感兴趣的看,从有意思的读起,积累一些经验;读文学的书,要沉浸进去,与作者的思想共振,才能理解其中深意;读难懂的书,例如哲学类的,可以先去找一些前辈的解读,理解大致的意思,再读起来就容易多了。”“大胆地去读吧 !”施乐浩动情地说。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以此为动力,才能真正爱上一样东西,把它变成习惯。如果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读书,那就会失去本身的纯粹,让读书变成一项令人疲惫的任务,兴趣也会消磨殆尽。

“读的书多了,再看某些电影,你就能体会到一些更深刻的东西。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,胸腔中就会涌出与自然的共鸣。”施乐浩想,这也是读书对实践的意义。这几年,他“行万里路”,见识过世界的别样风景,也明白“读书和实践是互相成就的”。他乐于吸收新的知识,研读理论,躬身实践,也因此打磨出了一身腹有诗书的独特气质。

作为2022年度的阅读之星和即将毕业的学长,施乐浩鼓励大家多阅读、多观察、多实践,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,他说:“电子阅读方便了人们生活,也扩大了人群中阅读者的比例,手机、电脑、纸张,都是知识的载体。”如果能让更多人爱上阅读,那无疑是一件好事。

学生记者 高晓颖

分享到:

热点新闻

热点专题

Baidu
map